党员赶考——始终在路上
各位领导、同志们:
火热的6月,在这里话“赶考”,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想到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在千军万马中一马当先、向理想大学冲刺的场景呢?在这里我要讲的,不是学生学习礼成的“赶考”,而是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赶考”。
历史的回响,警示着后人。那是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城,出发时毛泽东讲,“今天是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64年后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纪念馆,重温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伫立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一一对照:“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最后,语重心长地说,“‘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如何回答作风建设的“赶考”这个重大课题,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在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大家清楚地记得,面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支部领导带头学习理论、带头对标对表、带头修正不足,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理论学习, 总书记论述深入人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
大家清楚地记得,面对党中央关于“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聚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号召,经开区广大党员点对点、户对户、手拉手,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早已吹响,不少同志吃在乡下、蹲在老乡家里(可以点些具体的例子),自己身体有病看不上、家里老人住院顾不上,小孩教育管不上, 大家心里就一个信念:7月通过达标验收,就是脱贫攻坚决胜之时!
大家清楚地记得,面对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全体党员干部带头做反对腐败、廉洁奉公的表率,接待少了、陪家人多了,应酬少了、锻炼多了,考虑个人的事少了、研究工作的事多了,这些变化步步为营、节节胜利,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来信与上访少了、点赞与满意多了。
成绩催人奋进,问题催人警醒。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时代新课题新使命,我们一些党员干部的答卷还不能做到“全优”“满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牵头万木春。”我们共产党人在作风建设的“赶考”路上,尽管渐行渐远,但也不是阳关大道、畅通坦途,依旧面临困难遍布、荆棘丛生,我们没有理由停滞不前,更没有时间驻足欣赏沿途“风景”。面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作为“赶考”人,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唯有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坚持学习、勇于创新,我们唯有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我们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赢得全社会的鼎力支持,我们唯有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平平稳稳、走得实实在在。山再高,只要肯攀登,总能登顶;路再远,只要不停歇,总能到达。我们共产党人的“赶考”始终在路上,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靠人民、永不懈怠,我们就一定会向人民交出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