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常”
近期在学习党史时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今天就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长沙城里有个定王台,并不很高,站在台上也望不了多远,但有座楼,当时的湖南省立图书馆就座落在这里。图书馆楼上有各种中外书籍,楼下大厅是阅览室。这个图书馆刚开办不久,每天去看书的人也不多。但每天一开门,就有一个穿着朴素、高高个子的年轻人,不急不缓地走进馆里来。他借到了书,就伏在阅览室的桌前,用心地看,一直要到闭馆的时候才出去。这个年轻人,天天如此,风雨不误,他就是毛泽东。他每天在这里专心致志地读书,只在中午的时候,才出去买几个包子或烧饼,用来充饥。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曾说:他“一到了图书馆,就象牛进了菜园,拚命地吃!”毛泽东什么书都找来读,有关中国的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都读。在这期间,他读了亚当·期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原始论》、赫哲黎的《天演论》、穆勒的《名学》、斯宾塞尔的《群学肄业》、孟德斯鸠的《法意》和卢梭的《民约论》、《社会通诠》等,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艺作品……总之,凡是当时从外文译成中文的名著,他差不多都读遍了。在图书馆的墙壁上,挂有一张很大的《世界坤舆大地图》。毛泽东同志每当经过这里时,总要站立许久仔细地看一看。他觉得天下真大,他的眼界也开阔了。
在第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刻苦钻研,虚心求教。他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自己就是这“四多”方法的实践者,所谓“多读”就是不但要博览群书,而且对重要的书或文章要多读几遍,达到精、熟的地 ……此处隐藏290个字……社”,每星期日举行讲座,讲王船山的学说,毛泽东也常去听讲。他常对人说:学问就是讲的又“学”又“问”,二字连起来成为一个名词,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不但要好学,而且要好问。
下面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常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能力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自己的眼界才能不断开阔,认识才能不断深化,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阶段学习计划,坚持每天学习一小时,学习新的政策文件、学习系统操作流程、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坚持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纳税人学,日积月累,逐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坚持记笔记,遇到新的问题解决后记下来,遇到新的系统操作把操作步骤记下来,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重点记下来,和同事一起讨论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利用集体智慧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二、常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善于学习,也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光学习是不行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的理解,要转换思路,站在纳税人、缴费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解决问题。善于把人家的经验教训当作自己的经验教训,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实践证明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改正,有不完善的,就完善起来。
三、常做。坚持学用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在实际业务中,以树立学以致用目标为导向,按照学习前搜集热点政策问题、查找业务短板,学习时有的放矢、逐个针对解决,学习后加深理解、全面提高业务和理论水平,促进以学促用、学用相长。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不必追求立竿见影,只要每天坚持完成自己预定目标,一天一个脚印,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就一定可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