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一拿起手机的我开始关注抗疫一线的各种动态,一开始的心情总是很容易被牵动起来,曾一度很焦虑,为了缓解居家隔离的情绪,想想做点其他的事。
后来想起林琴老师让我们学习的两本书还没有看完《思考与觅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及教学案例》。看到思考与觅食一书瞬间就被题目给吸引了,成长的路上少不了自我的反思与不断的学习,想必是本有意思的书。于是我便拿来这本书,认真的端详书封面上左边的字:“教育既要让学生当下快乐地生活,也要使他们获得将来持续发展的可能;教育既要提升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也要让他们获得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技能,获得走向未来的资本和力量。教育需要惠泽所有的受教育者,让他们都能走向属于他们自己的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快节奏的今天,为了到达理想的彼岸,我们行色匆匆。我感恩信息时代,让我们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去看世界,然而有时我们却忽略了转过身去看看我们走过的路。其实,引领我们成长,不是脚迈出的方向,而是心灵思考的方向。思考,就像沙漠里的绿洲给你希望、勇气和力量。那么,怎样做一个智慧的沉思者呢?翻开钟建林的《思考与觅食》这本书,或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思考与觅食》是钟建林的教育人生随笔,全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思·工作:为教育而思考”,主要是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对课改及一些教育分歧观点和典型教学现象的思考;第二部分,“悟·人生:因思考而理性”,主要呈现作者对热点社会事件和常见社会问题的思考;第三部分,“忆·成长:为觅食而读书”,主要记述作者因贫穷而坎坷的成长人生故事和感悟 ……此处隐藏315个字……我们的学生呢?远近高低的姿态,本就无优劣之别。在第二部分“悟·人生:因思考而理性”钟老师理性的思考解开人生困惑。在《远方有山,身边有景》中,他远勉励自己心中要有山,向远山前行,未到远山而先观此山,珍惜路边的每一道风景,是我辈应有的心态。我时常也会陷入思考:“众多没有读书的人同样在社会立足,可能还获得比我更高的收入。”那么教育给我带来了什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带给我的是思考,是理性,是平静,能在面临问题是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迷失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在第三部分“忆·成长:为觅食而读书”中,作者所写的恰是那一代大多数寒门子弟的经历和感受,很容易勾起同龄人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思考。可能现在拥有大好生活的我不能完全体会那个年代人的艰辛和苦难,但是心中的敬佩油然而生,不是因为他多经历的苦难,而是面对苦难的坚毅。生活的苦难对于作者来说,就是那个裂痕,坚韧就是那束光。他所经历的苦难、度过的岁月,也是他一辈子的人生财富。
反观平时的教学成长之路,没有这样的思考与觅食,也正是我如此焦虑的原因吧!
工作中抱怨太多,付出太少,在付出之前可能就去估量收获的多来,来衡量自己多需要付出的努力。生活中看的太多,思的太少,人生百态,观其面,少悟其理,人生的沉淀就没有厚度。学习中想的太多,行的太少,在自我成长总是有美好的期盼,但落实在行动的就少了力量的支撑。无论教书、工作,还是生活,明白自己、做好自己,反思自己永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盖上书本我陷入沉思,钟老师的教育人生随笔记录,带给我的思考不止于教育,更多的是人生。路越走越清晰,人越走越明白,我们在世间行走,我也像钟老师一样“三心立世”,即素心做人,尽心做事,侠心交友。因为如此“三心”看似朴素但极其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