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水平日益优越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在的孩子早已忘却了农民田间劳作的艰辛,许多农作物在他们眼里居然不认识,这说不上是一种悲哀还是失落?反正他们不知不觉的沾染了大手大脚、浪费的恶习。走进食堂,潲水桶里倒掉的白花花的米饭溢满了出来,他们毫不吝惜、心疼,甚至可以说有时吃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为此,我在每周一堂班会课总会语重心长的讲讲以下两个故事,一个是小时候自己经历的,一个是网上搜索到的真实事件。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或许这首最简单的古诗每个孩子都会背诵,但其中的真意又有谁能真真切切感受?于是,我饱含热情的讲述了一粒谷穗从孕育发芽到收获需要花费农民伯伯的许多心血,首先经过一个漫长冬季的等待,春季来临,农民需要将土地翻平整,然后用磨耙一遍又一遍的将泥土磨碎,一边将水引进田里,一边还需用耙反复的和成稀泥,当这一切都弄完后,又要将种子撒进弄好的田里,等种子长成绿油油的嫩苗后还需将它们全部拔出来,一点一点的分开插在水田里,农民伯伯成天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身上的衣物早已经被汗水浸透,泥土味浓郁。等到秋季来临,他们又是汗流浃背的再次劳作,刀割、人挑、肩扛,在炎炎烈日之下,无不渗透着他们心血,最后将收割的谷粒再辛勤的晒干放进打米机里才拥有白米。
我们国家人多地少,以前时常闹饥荒,故而应珍惜粮食。现在你再看看其他国家,不知有多少孩子正羡慕你们碗中的米饭,他们时常饥肠辘辘,就拿印度与叙利亚来说,在2020疫情爆发期间,他们由于没有饭吃,只能冒着被传染的危险,跑到垃圾堆里去寻找能吃的食物;有些孩子饿得骨瘦嶙峋,惨不忍睹,大大的眼睛充满着绝望,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家长只能用稀泥搓揉成面团的形状晒干为其充饥;有的孩子没有吃的,大人实在出于无奈将石头放进锅里佯装煮食物的样子哄骗他们睡觉……可现在看看你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胡乱地倒掉这些白花花的米饭你们竟毫不心疼,在你们倒掉米饭时,请你们多想想这些食不果腹的孩子吧!在他们眼中食物就是奢望。在讲解过程中不时的穿插播放这些影片,孩子们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之后吃饭时就随便浪费的现象就减少了许多。
为此,在呼吁孩子节约粮食,珍惜粮食这件事情上,我们除了起带头作用,做好榜样外,关键要让孩子身临其境,方能感知一切来之不易。可以让孩子回家与大人进行田间地头的劳作,让他们亲身体会“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口号喊十遍,不如亲自一干,只有真正在身体上劳累了,才知其中的意义。教育除了监督还需要实际结合,毕竟他们行为还没有定型,同时,治标还需治本,若是饭菜实在难于下咽,那一切的措施真的形同虚设,所以,要让孩子真的好好吃饭,首先饭菜一定要可口,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抓病根需要从源头抓起。
当然,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不浪费一粒粮食,争当美德少年活动”,可以为那些从不浪费粮食的学生身上做起,为他们颁发一定的物质奖励和奖状,并加大力度宣传,让这些美德从身边渲染起来,就可以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另外,学校还可以每周一次定时开展国旗下关于“杜绝浪费粮食”演讲活动,这样可以起到宣传带动作用;还可以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进行有关节约粮食的讲故事比赛;也可以定期举行此类的手抄报、黑板报等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孩子积极参与其中,亲自去感受浓浓的教育气氛,他们不仅受到教育,也能感知辛苦。言传与身教都得到落实,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孩子浪费粮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将这不好的坏习惯改进的,需要老师,学校,还有食堂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三管齐下,方能有成效,它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假以时日,做好自己的工作,让辛苦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真正感同身受,节约就能成为他们深入骨髓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