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腊八粥》(2课时)导学案+作业

时间:2023-02-11 01:19:09
六语《腊八粥》(2课时)导学案+作业[此文共2419字]

第2课《腊八粥》(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了解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内容回顾: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用小标题概括八儿是怎样等粥的。

八儿( )粥—— ()粥——猜粥——( ) 粥

二、文中多处细腻描写腊八粥,找出相关的句子,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1.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读了这句话,我的感受是

2.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3.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1)读了这句话,我的感受是

(2)我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出八儿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

(3)我想用这些词语来夸夸腊八粥

(4)阅读课文,一边读一遍想象八儿的馋样。

……此处隐藏1319个字……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⑷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⑸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⑹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979年2月3日凌晨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连在了一起?

2.说一说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说出加点词语表现了孩子什么样的心情。

3.说一说本文包含着哪几种真挚的情感?

《六语《腊八粥》(2课时)导学案+作业[此文共241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