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忙忙去听课,坐下才发现忘了带听课本,好在有手机,还是可以认认真真做笔记。两节课记下来,突然觉得其实这样比记在本上好,可以随时打开回味,倒是那些记在本上的,早就不知去了哪里。
课如其人,所以听课也是观人。我心里的好课,就是这样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没有激昂的语言,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热热闹闹的活动,没有故作姿态的高深。它有时显得过于安静甚至沉闷:孩子在读,在想,在写,却又似乎不那么“配合”老师”;老师呢,也不急不恼,只微笑着,等待着,轻巧地条分缕析着孩子的字字句句,在沙砾中将那点闪着光点的碎金细细拣出,孩子也便收起了方才的嬉皮笑脸。那一刻,老师和学生之间,实现了真正的连接;老师,也在这有效连接的课堂上,体现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与职业尊严。
所以,做踏踏实实的人,上老老实实的课才是正道。越是迷恋于形式的华丽,迷恋于日新月异的各种概念,往往越是容易暴露出内心的贫瘠。要把课上得举重若轻,还是先要有一颗美好而丰富的心吧。
课上又听了一遍《苔》,感动之余,却又想:既然是苔花,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淡淡清芳就很好了吧。
何必都去学牡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