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培养语文运用能力

时间:2022-10-31 16:06:40
在实践中培养语文运用能力[此文共1978字]

在实践中培养语文运用能力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即:“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解读这段文字,包含了三方面的含义:其一,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二,告诉我们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看作是学习语文的广阔资源和实践机会,创造条件,抓住机会引导孩子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第三,强调了该如何培养实践能力即:多读、多写,日积月累。

每一篇入选的教材都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宝贵资源;每一节语文课都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极好平台。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文本,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形成。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神话故事。神话的教学应该体现神话故事的特点: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描写等等。因此,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紧扣语言文字,以“紧扣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训练点贯穿教学始终,以“展开想象,读写结合”的阅读实践深入理解语言,尝试运用语言,突破教学难点,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的表达训练丰富学生的想象,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力求把“语文 ……此处隐藏738个字……达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第二、紧扣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想象,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体会情感。

教材中,女娲找石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女娲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终于”一词设计教学。首先请学生自己阅读这段文字,并把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几位学生在读到这句话时,都在“终于”一词上面做了文章,于是老师马上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女娲找石,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啊?为了寻找五彩石,她去过波涛汹涌的大海边,她去过陡峭的悬崖边,她也曾去过布满荆棘的密林深处。她还去了哪里?怎样寻找?把自己想到写下来。在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表现环境恶劣的词语,帮助孩子用上这些词语,生动表达。课堂上孩子们思维活跃,用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象的画面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经过交流,孩子们再一次体会到了“终于”一词的含义之深刻。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思维与文字表达有机结合的同时,深化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对情感的体会。词语不再是枯燥的、单调的,而是充满了精神和情感。孩子们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女娲为了人类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工具性人文性得到有效统一。

“语文课程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语文学习过程。”这是新课标中的重要观点。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彰显语文学习的本质,紧扣语言文字,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全面提高。

《在实践中培养语文运用能力[此文共197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