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绚舞青春
——记“北疆楷模”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
本报记者 王颖 郑永锋 闫冰
铁塔、电杆、导线
滚滚电波输送着高温下的酷爽
条条银线传递着输电人的深情
烈日炎炎白云朵朵
他们头顶酷暑
以铁一般的意志连接广厦万千光明
汗珠滴透衣衫
毒辣的日头向他们挑衅
他们以钢一般的意志疾步前行
一次次奏响捍卫光明电网的号角
无数次以惊人的速度抗击各种险情
夕阳西下夜深人静
那片片闪烁的灯光
是输电人青春誓言最好的践行
——摘自散文诗《致输电人》
序曲
坐落在黄河岸畔的乌海,群山重叠,层峰累累。这些石灰岩山把自己光秃秃、千沟万壑的躯体,舒展在耀眼的阳光下。就在这层层叠叠缺少绿色、少有人烟的荒山上,矗立着一座座高高的输电塔,架着银线穿峡出谷、跨涧跃峰,延伸向前1360多公里,将电能输送到工厂、农村、学校、机关……点亮万家灯火。而乌海输电人的青春之歌就在这每基杆塔、每根飞舞的银线上奏响。
爬铁塔、装鸟盘、出线、检修……这是乌海输电人日复一日重复的动作,他们目迎晨曦、目送日落,翻山越岭,随时待命奔赴巡线第一现场,定期巡视着大山 ……此处隐藏4856个字……处共有56项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在创新工作室“诞生”,6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级专利技术,7项获全国优秀成果奖,9项获自治区级QC成果一等奖。这些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推广,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团结协作的队伍,更离不开榜样的引领。碰上急难险重任务时,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党员模范冲锋在前,一直是乌海输电处的优良传统。
2008年春节期间,乌海突降大雪,导线和绝缘子串上结了冰,导致顺达站频繁跳闸。冬季,是输电处的冬歇期,队员正忙着“充电”,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事故发生后,输电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入抢修现场,领导、党员、技术骨干走在前面,干在一线,带头爬上了高高的杆塔,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中间只通过地面人员用绳索传递着食物和水。就这样,整整干了10天,没有人说累,没有人喊冷,心里只想着早日恢复供电。
那一年,在千家万户闹元宵的快乐节日里,输电处负责抢修的工作人员是在杆塔上度过的,是站在杆塔上看着清冷的月亮渐渐升上天空的。
每逢节假日都是用电高峰,也是最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段。输电处的工作人员会时刻紧绷着一根弦,随时准备着出发。队员们常说:“大过节的,用不上电,老百姓最着急。既然我们是电网的保护神,就要守护好我们的职责,做好我们该做好的事儿。”
相融聚合力,山高我为峰。风霜雪雨中的乌海输电人像他们守护的一基基耸立的杆塔一样,无论历经多少风吹雨打,无论走过多少严寒酷暑,仍坚守着自己的岗位,默默奉献。他们发扬工匠精神,用肩上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对工作的热爱,兑现“当好城市电网的安全卫士”的庄严承诺,让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千里输电线路上,让生命的光环迸发出绚丽的色彩,用行动践行着青春的誓言。